Standard for Public Code

← 程式基底要可重複使用且可移植 ← Make the codebase reusable and portable ← Create reusable and portable code 貢獻要容易 → Make contributing easy → Make contributing easy →

目次

  1. 需求規定
  2. 測試方式
  3. 公共政策制定者:需要的工作
  4. 管理人員:需要的工作
  5. 開發人員與設計師:需要的工作
  6. 延伸閱讀

歡迎貢獻者

程式基底社群的氛圍,會影響使用者選擇所要使用的程式基底。歡迎任何人成為貢獻者的社群,才能夠不斷茁壯並且持續自我 運作。若貢獻者有明確的方法可以影響程式基底、社群目標與進展,則該社群分裂成分歧的社群的機率也較低。新參與者需要瞭解並信任程式基底社群的治理方式。

需求規定

  • 程式基底必須「允許」任何人對程式基底提出修改建議。
  • 程式基底「必須」包含貢獻指引,說明歡迎貢獻的內容類型,以及貢獻者可如何參與開發,例如以「CONTRIBUTING」檔案說明。
  • 程式基底「必須」以文件記錄程式基底、貢獻內容與社群互動等的治理方式,例如以「GOVERNANCE」檔案來說明。
  • 貢獻指引「應該」以文件記錄預期由何者負擔審查貢獻內容所需的開銷費用。
  • 程式基底「應該」宣布投入其開發與維護工作的參與組織單位。
  • 程式基底「應該」要有可公開取得的發展路線圖。
  • 程式基底「應該」公布程式基底的活動統計數據。
  • 「可選擇」是否為程式基底加入貢獻者的行為守則。

測試方式

  • 確認可以提交修改建議給程式基底。
  • 確認程式基底有貢獻指引。
  • 確認程式基底有清楚解釋治理架構,並包含如何影響程式基底治理的方法。
  • 確認貢獻指引是否有涵蓋預期由何者負擔審查貢獻內容的開銷費用。
  • 檢查是否有參與的組織單位名單。
  • 檢查是否有發展路線圖。
  • 檢查是否有公布活動統計數據。
  • 檢查是否有行為守則。

公共政策制定者:需要的工作

  • 為程式基底加入其他資源的清單,而這些資源可幫助政策專家、非政府組織、學者等,更能瞭解或可重複利用您的政策。
  • 考慮放入聯絡資訊,讓其他考慮合作的政策制定者能徵詢您的意見。

管理人員:需要的工作

  • 確保治理架構文件內容中,有包含目前如何改變治理狀態的流程。
  • 如果社群對於治理架構應該如何改變有共識,則應該將這些構想宣告為願景寫入文件中。
  • 若有需要,確認您有編列貢獻內容審查流程的預算,且經過程式基底社群同意。
  • 確認文件有解釋每個參與組織單位所投入的內容,例如提供程式基底哪些資源,以及參與的時間長度等。
  • 支持您經驗豐富的政策制定者、開發人員與設計師,使其盡可能長久參與社群。

開發人員與設計師:需要的工作

  • 快速回應請求。
  • 告知管理人員,您在支援其他貢獻者時所需的時間與資源。
  • 清楚告知貢獻者他們該如何做,才能讓貢獻內容整合到程式基底中。

延伸閱讀